生活連線


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 文化大餐讓非遺綻放光彩

時間:2022-06-13 21:28:49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6月11日是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我區(qū)各大文化場館推出文化大餐,讓非遺綻放別樣光彩。
現(xiàn)場:繞一圈,穿過這個洞,這就叫辮子針。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花束采用手工編織的絨線花束,大膽又巧妙地將海派絨線技藝這一中國傳統(tǒng)非遺文化搬上了世界的舞臺。在“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系列活動中,武進博物館依托館藏惲氏家族書畫名作,推出“她說·剎那芳華”成人雅集活動,大學生們們體驗制作絕美的絨線勾花,收獲永不凋謝的美麗。
 大學生:我給我朋友織過一個包,也是比較了解,感興趣的,所以就來這個活動。
武進博物館教育推廣人 周仙:我希望把這個技能傳遞給他們,能夠讓自己的業(yè)余生活更充實,可以把這些技能學習用起來,鉤織出更多有趣味的作品,分享給身邊的同學伙伴和朋友,我想可能這就是鉤織帶給大家的快樂。
 色彩鮮艷、造型生動的堆花糕團傳遞著吉祥的寓意,參加完武進博物館的“非遺文創(chuàng)集市”,常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堆花糕團項目傳承人華煥仁和女兒華娟萍又走進武進文化館,教小朋友們指尖的技藝,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搓、捻、揉中,感受民間技藝之美好。
 小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獨立完成并制作了這個作品,我感到很驕傲的。我回到學校會跟老師或者同學們分享這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讓他們也學習一下。
堆花糕團武進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 華娟萍:我覺得這個非遺的項目要傳承和保護下去,首先必須要從孩子們開始,我們這個項目走進學校走進課堂,為的就是我們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能近距離來體驗一下
 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非常喜愛的一門藝術,國內(nèi)外都很流行,已經(jīng)被大家公認為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標識之一。武進圖書館的大小讀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了臉譜的色彩寓意、色畫方法、構圖分類等知識,而后一起動手或?qū)懸饣蚩鋸埖乩L制屬于自己的臉譜。
  小學生:京劇是我們國家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很多外國人都要來我們這里來學習,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
愛益啟社會工作服務站 錢春花:剛開始通過PPT的形式,讓孩子們認識到京劇了解京劇,而且會唱一部分京劇。然后通過動手的方式走進京劇的世界。
 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正是這樣一場場特色活動的浸潤,才讓非遺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

生活連線

更多>>

生活連線20240930

生活連線20240929

生活連線20240928

生活連線20240927

生活連線20240926

生活連線20240925

生活連線20240924

生活連線20240923

生活連線20240922

生活連線20240921

生活連線20240920

生活連線20240919

視頻推薦

更多>>

常州經(jīng)開區(qū)召開工作思路研討會 明

區(qū)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

區(qū)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武進法治影院2025年度項目發(fā)布

“政企”通力 武進“公轉(zhuǎn)水”運輸

信承瑞:跨界醫(yī)療進軍科技“無人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