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連線


武博研學課程:體驗制玉工藝 感受璞玉芳華

時間:2023-08-25 20:40:39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詩經(jīng)》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時執(zhí)著專注的態(tài)度。在武進博物館,“璞玉芳華”研學課程就讓大小朋友親身體驗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制玉過程。
一塊不規(guī)則的玉如何成為溫潤的玉牌,需要通過切割、磨制、鉆孔、打磨、拋光等工藝,每一道工藝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致,都離不開“琢”“磨”二字?!拌庇穹既A”是武博館藏精品研學課程,把本需要依托于制玉機才能加工制作玉器的方式,改良成采用古代制玉工藝與現(xiàn)代技術(shù)相結(jié)合的方法,讓體驗者盡可能地體驗到完整的制玉過程。
小學生 姜貽宣:琢孔是我最難忘的,就這樣琢了好久。我和媽媽自己動手做出來的,很難,所以做出來很開心。
小學生 顧一宸:更加深刻地體會了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之前對玉牌也很喜歡很感興趣 這次更加直觀地體驗做玉牌的過程
遠古時期,玉器是與神靈相通的媒介;封建時代,玉器是王權(quán)身份的象征。中國數(shù)千年的玉文化,造就了中華民族賞玉、愛玉、尊玉、佩玉的文化基因。在常州寺墩遺址中,曾出土大量品質(zhì)精美的良渚文化時期玉器,無不展示著人們對玉器最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虔誠信念。依托館藏良渚文化時期玉器,武進博物館通過研學課堂+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形式,讓觀眾感受、了解玉文化,將寓意“平平安安 無事煩擾”的無事玉牌帶回家。
武進博物館公共服務部副主任  孫斌:讓我們的學生們?nèi)チ私夂腕w驗古代特別是史前時期 玉器制作的方式方法。這次活動的一些材料,我們也即將會做成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進行銷售,如果錯過的孩子也不用擔心,也可以去我們文創(chuàng)商品商店去購買 可以帶回家來感受古人制玉的過程。
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性融為一體,每一期的武博課堂,既能增長知識,又能開拓視野,這就是“博物館力量”。

生活連線

更多>>

生活連線20240930

生活連線20240929

生活連線20240928

生活連線20240927

生活連線20240926

生活連線20240925

生活連線20240924

生活連線20240923

生活連線20240922

生活連線20240921

生活連線20240920

生活連線20240919

視頻推薦

更多>>

常州經(jīng)開區(qū)召開工作思路研討會 明

區(qū)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

區(qū)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武進法治影院2025年度項目發(fā)布

“政企”通力 武進“公轉(zhuǎn)水”運輸

信承瑞:跨界醫(yī)療進軍科技“無人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