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臺上的援疆情 薛老師的語文課
就業(yè)、教育、人才是本輪輪援疆工作的三項重點內容,教育援疆作為第八批武進對口援疆工作的一環(huán),在智力援疆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也極大推動了尼勒克地區(qū)的教育水平的發(fā)展,不過一個是東部教育發(fā)達地區(qū),一個是西部教育落后地區(qū),在援建過程中如何實現有效對接?武進的教育經驗和理念又如何在尼勒克落地生根? 特別報道《援疆紀行》今天播出第四篇——教育援疆的“武進樣本”
12月12日,早晨八點半,尼勒克的天還沒亮,即便是周六,來自前黃高級中學的語文老師薛新洪還是和往常一樣早早起了床,在和援疆干部們一起吃了早飯后,他就匆匆趕往學校,這一天,尼勒克武進高級中學的武進班還有課。
早晨9:00 薛老師的語文早讀課現場
今年8月,薛新洪作為援疆教師來到尼勒克,由于當地雙語教育并不普及,四個月的時間里,在艱苦的條件下,薛新洪在慢慢適應、摸索著因地制宜的教學方法。
記者:我剛剛看你備課的時間特別長,跟在武進教學有什么區(qū)別?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針對于很多一部分是少數民族的學生,所以我要把我教學的起點降低,我要把我們語言文化源頭的東西告訴他,這樣學生們能知其然以后,還能知其所以然。
上午十點半 薛老師的第一節(jié)課
【上課現場】起立,老師好!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魅力”你來寫。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魅”本身從造字法來說是和哪個字有關?
學生:鬼。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和鬼有關。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所以你們在寫這個字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它的意思。
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漢語造字法,薛老師活躍的互動方式和授課的風趣幽默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到尼勒克才幾個月時間,但如今薛老師已經是名師工作室?guī)ь^人,他的課也深受學生歡迎。
高一學生 張淑云:就很會被他這種情緒帶動起來,我們就會很快地進入狀態(tài)。
高一學生 古麗比亞 阿布力茲(維吾爾族):非常地有耐心,講題講得非常地細
薛老師的課不光學生們愛上,還經常吸引著其他班級老師前來觀摩。教學模式的傳幫帶,讓當地教師受益匪淺。
尼勒克武進高級中學老師 唐山麗:只要他的課在我的前面,我一般都是先聽他的課,聽完再講我的課。
尼勒克武進高級中學老師 唐山麗:對我們老師,在思想,在教學理念,在各個方面都是特別棒的。
如今,武進的援疆教師把江南地區(qū)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學方式通過他們的課堂帶到了尼勒克、融入了當地師生的心靈深處,同時援疆老師也在主動融入當地的文化與生活之中,使之交融匯合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區(qū)域。江南溫婉的血液注入天山的脈管,使得這方神奇的土地,漢韻十足,胡風滿盈,你中有我,我中見你。
音樂老師:帶你去看看冬不拉,然后再看看冬不拉怎么彈
音樂老師:冬不拉是我們哈薩克傳統(tǒng)的樂器。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那么這個手是怎么抓?
音樂老師:冬不拉全部手指都要用到……冬不拉有兩個左邊調聲的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這兩個就是定音的。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實際上自己非常想學,心里總覺得它可能會很難,但是今天老師和這幾位同學教了之后,我覺得基本的指法還是容易上手的。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在接觸當中,我們能感覺到的是,他們真的非常地熱情,而且很尊重我們。
武進援疆老師 費金忠:……我的感受是這邊的學生特別地熱情,我們自身也能體會到他們學校也好、工作組也好,對我們老師的關心。
教育援疆的“武進樣本”
武進第八批援疆工作以來,教育援疆從“輸血”到“造血”, 從“跟崗”到“研修”, 從“單項作戰(zhàn)”到“牽線搭橋”,同時積極開展送教下鄉(xiāng)、師徒幫帶、職教培訓等活動,在深度上、廣度上、空間上不斷開拓教育援疆新思路。2014年,武進援建的尼勒克武進高級中學也讓當地的孩子不用走遠路就能享受到家門口的優(yōu)質教育,學校的兩個武進班,更成為了當地打響了教育品牌。
學生家長 何勝梅(回族):女兒高一在武進班……中考考好了之后她最后說要到武進班來上學……環(huán)境也好,教學方法特別地認真……跟老師都處得特別得近,援疆老師特別地關心學習、關心學生。
武進援疆老師 薛新洪:讓尼勒克20萬的老百姓就在他們當地有一所過硬的、大家都非常信任的學校,也是唯一的一所高中就在這,我們要把武進班的品牌打造出來,目的就是要讓老百姓放心,把孩子交到這兒來。
高一學生 張淑云:內地學校太遠了,就可以近一點,也可以學習好一點
高一學生 扎依拉:在父母還有親戚的鼓勵下……到了這個學校之后,對自己的決定也不后悔,就是覺得這些老師特別的負責任,也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
尼勒克武進高級中學校長 杜軍:這兩個武進班就是整合了我們學校優(yōu)勢的教育資源,用我們援疆的優(yōu)秀老師來共同擔任我們武進班的任教老師,通過這兩年的時間,我們武進班的教學成績可以說是顯著提高,在平級班,平均分都超過二十分左右。
教育援疆,溝通為先。少數民族的學生了解到了漢文化的精髓,當地老師和學生感受到了先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老師們也了解到當地的文化,感受到了民族的熱情,教育援疆,融合為本,教育模式的融合提升,民族文化的融合與積淀,感情的交融與理解,架起了民族團結的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