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是真需求還是偽命題?共享經濟去年到今年的熱度可是遠遠不亞于之前的O2O概念。表面好似是把傳統的租賃搬到線上,只要加一把能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打開的鎖,采取計時收費,就能打上共享經濟的標簽。
最近,被朋友圈文章“有了共享汽車,再也不用買車了”類似標題的共享汽車文章刷屏了,共享汽車真的有這么大的社會價值?從共享汽車,到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甚至最近出現在北京街頭的共享馬扎,共享經濟去年到今年的熱度可是遠遠不亞于之前的O2O概念。表面好似是把傳統的租賃搬到線上,只要加一把能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打開的鎖,采取計時收費,就能打上共享經濟的標簽。
共享汽車不過是新瓶裝舊酒
共享汽車最早的模型在2012年筆者就有所聽聞,在當時因打車市場的熱戰(zhàn),也激發(fā)了相關的汽車租賃市場,在那時期的pp租車,友友租車、AA租車等一批打著共享經濟旗號的互聯網租車公司相繼誕生,早期大多都是p2p模式的共享租車,時至今日,這些平臺似乎過的并不好。在今年3月曾獲得過千萬級美元融資的友友租車就因為新的融資沒有到位,宣布業(yè)務全面停止下線。而pp租車也因模式問題后面轉型做傳統的汽車租賃業(yè)務了,打折共享經濟的租車公司并沒有把故事講到最后。
如果剖開共享汽車的運營底層架構來看的話,本身的模式和傳統的模式上并無太大的差異:有租賃公司方提供車輛,用戶提供租賃資格平臺審核,用戶取車使用按照計時付費。而共享汽車無非是在操作環(huán)節(jié)上從傳統的面對面切換到手機app里,由人工替換了移動互聯網。在國內目前大部分家庭已實現家家一部汽車,在信用體系缺失的中國,日常生活租車還是很難被大眾所理解,除了異地外出旅游,會有多少人有租車自駕的需求?
西方國家可以一輩子租房住,可以租車用。在中國,車和房是很多家庭一輩子奮斗的目標,這是骨子里的意念。之所以共享汽車能在美國做起來,是因為美國人工成本高,導致出租車價格高,而且美國的公共交通不夠發(fā)達,加之信用體系完善,因而共享汽車是很好的出行方式。但在中國,出租車價格低廉,還有地鐵、公交、專車等各種交通方式。因而不論是自駕租車還是共享汽車,在中國都有淪為“雞肋”的趨勢。
同樣的風口,不同的結局
共享單車廝殺的激烈市場,對于共享汽車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共享單車的融資規(guī)模和融資速度都令人不可思議,從滴滴和快的到摩拜和ofo,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資本正變得越來越強勢和激進。唯快不破成了大過天的法則,沒有人再考慮企業(yè)需要練內功的自我修養(yǎng)。而共享經濟正是在資本的風口上,給了創(chuàng)業(yè)者更多試錯的機會。
共享單車從某種層面來說,是喚醒了用戶的需求,短途自行車的需求在擁堵的一線城市是一直有的,只是困于沒有太方便的自行車可騎車。租車則不同,一般認為,3公里內是單車市場,30公里以內是打車市場,20至100公里是汽車分時租賃市場,50公里以上則是傳統長租市場。在北京這種一線大城市,共享汽車的市場需求量至少為2萬輛,而目前實際投入運營還不到5000輛。這種共享汽車的投放數量上還不如傳統的一嗨、神州租車一個城市的自由汽車數量多。
在今天單車已經進入了洗牌期,共享單車的投放在一個城市動輒就是百萬輛的投放起點,共享汽車是不可能做到的。單車的投入成本遠遠低于汽車,單車失敗了,可以說是做公益了,而共享汽車對于運營方來說失敗不起!單車可以在路邊直接投放讓用戶即用即還,共享汽車卻不能自由取車還車,往往用戶有需求時還需要公共交通的短泊找到共享汽車的停車點。共享公司采用的是定點租還非常影響用戶體驗。不僅如此,由于停車收費問題,不定點租還,難免會產生停車費,更讓用車人難以接受。從用戶需求和體驗上,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完全相差深遠,共享汽車更像是在追著共享經濟風口的偽需求。
共享汽車運營或是面臨最大挑戰(zhàn)
近日,共享單車引發(fā)的少年致死案引發(fā)了社會討論,打著共享經濟標簽的企業(yè)在市場隨意投放商品,并不意味著就沒有監(jiān)管。而共享汽車相對于傳統租賃,基本全程要在無人監(jiān)控的場面下依靠線上完成整個流程,在面部識別和信用缺失體系下,共享汽車的運維和監(jiān)管難免出現一些真空地帶。在車車輛使用上,一些汽車的刮蹭,小事故,單純靠線上監(jiān)管是很難完成的。單車的零部件比較簡單,而汽車的很多零部件能否保證完整以及一些日常的維修保養(yǎng)等都是運營方要考慮的細節(jié)。汽車的安全完全不同于單車,汽車很可能會因為車輛性能的一點小問題釀成大禍。
對駕駛員是否酒駕,是否是本人租車本人駕駛,以及交通事故的劃分,這些問題都會擺在平臺運營方面前,畢竟機動車是和非機動完全不一樣的,此外,違章罰單也成為一大痛點。盡管各家都在想辦法采用措施確保用戶為自己的違章買單,卻依然會有漏網之魚或者拒不支付的情況。
在成本方面,按照常理共享汽車的定價不能高于網約車,但共享汽車單量投入基本都是10萬元+甚至更高,且共享汽車不可能24小時持續(xù)被使用,若加上各種停車費,車輛維修,人力成本,多數分時租賃企業(yè)只能以虧損狀態(tài)維持現有運營,尚未敢輕舉妄動,這也是行業(yè)一片繁榮下分時租賃的現狀。
汽車與單車的品類完全不同。共享單車可以粗放管理,但共享汽車對細節(jié)運營的要求極為嚴苛,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加上回本難、盈利難,久而久之,就會顯現出虧損和衰落的趨勢。
綜上所述,在共享單車的旋風下,打著共享經濟旗號的共享汽車看似是機會,實則不過是偽需求,在目前用戶體驗、重資產投入以及監(jiān)管困難等死穴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共享汽車不過是個偽命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