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巡禮新武進 餐桌上的變化 舌尖上的風云 |
時間:2019-10-05 19:28:04 來源:武進新聞 作者:陽湖網 |
|
“民以食為天”,道出了吃對中國人的重要意義。70年來,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再到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小小的餐桌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今天的《70年巡禮新武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餐桌上的變化。 百姓餐桌“演進”
折射時代變遷 下午四點,家住東莊社區(qū)的華金松和老伴來到陽湖消費品綜合市場買菜,從茭白肉絲、紅燒大蝦到小外孫愛吃的酸菜魚,華金松一遍遍地說著菜名,生怕忘記了哪個材料。買完回到家,洗菜、燒菜,不一會,十幾道菜陸續(xù)上桌,一大家人圍桌而坐,享受這平淡而幸福的味道。 華金松的外孫:酸菜魚里面的鴨血真好吃。 一頓團圓飯,歡樂國慶節(jié)。華金松介紹,現在的小孩子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自己小時候餐桌上只有青菜、茄子,逢年過節(jié)想買點豬肉,還要跑到3里開外的湖塘老街,那個時候不要說吃“好”了,連吃飽都是個問題。 東莊社區(qū)居民
華金松:大家都餓的,有的時候我們一家七八個人就弄一點面條煮煮,幾個人就在那里圍著一口鍋轉。 改革開放后,國家實行包產到戶,恢復個體經濟,當年25歲的華金松做起了面筋生意,慢慢的全家的生活好轉起來。之后憑票購買模式結束,各種商品敞開供應,品種也漸漸豐富,老百姓的餐桌上,粗糧逐漸淡出,細糧成為主角。 東莊社區(qū)居民
華金松:我們小時候吃飯的婚宴就是四個冷菜,六個熱菜,六個大菜,到我女兒過生日(滿月)的時候,那時候就比較大了,一般性要八個冷菜,十個炒菜,十個大菜。 餐飲業(yè)態(tài)“百花齊放”
就餐模式新穎豐富 中午十一點半,記者來到府東路上的常州宴大飯店,一樓婚宴大廳坐得滿滿堂堂,二樓的包廂也在陸續(xù)進客。主打江浙菜、民國風的這家主題餐廳,平時基本上都會滿座,周末甚至需要提前預約,這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最真實寫照。 市民
殷麗瑾:可能現在進餐廳的時間比較多,放假周末約著幾個朋友出去逛街進商場,那都是在飯店吃的,可能以前就沒有這種機會。 目前,常州宴大飯店所有菜品都以明檔形式展現在客人面前,打破了傳統(tǒng)的菜單點餐模式,這在幾年前也是很少看見的。 常州宴大飯店湖塘店負責人
奚小紅:面向客人它的直觀感特別好,能看到自己喜歡的菜就可以自己點菜,我們的廚房從原材料到制作,整個過程客人也都可以看的著,吃的放心。 現如今,星級酒店、社會餐飲、主題文化酒店、快餐連鎖等各種餐飲企業(yè)越來越多;常武地區(qū)作為江南水鄉(xiāng),北靠長江,南鄰太湖,京杭運河穿城而過,經過多年飲食文化的發(fā)展演變,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食街發(fā)展模式。 江蘇省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
龔劍鋒:武進的餐飲店大大小小加起來幾萬家總有的,各種美食街,太湖美食街、淹城美食街、古方路美食街、吾悅商圈美食街等。 餐飲業(yè)態(tài)“百花齊放”
就餐模式新穎豐富 從吃不飽到有得挑,從家常小菜到精致飯館,武進逐漸成為江浙滬一帶的“美食勝地”,八大菜系齊聚,人們也在餐桌上收獲著滿滿的幸福。 八大菜系齊聚
打造“美食勝地”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城區(qū)大大小小的餐廳漸漸坐滿了食客。在某徐州菜館的包廂里,地鍋雞、烙饃、蒜爆魚……特色的徐州口味讓吃慣了本地菜的蕭紅艷贊嘆不已。她告訴記者,在家門口吃到全國各地的美食,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市民
蕭紅艷:徐州菜還可以的,現在我們這邊也開始吃辣了,本來我們這是不吃辣的。在我印象中大概是90年代開始,有各種各樣的菜系到常州了,在我們常州本地也可以吃到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特色菜。 在琳瑯滿目的食品面前,消費者的選擇愈發(fā)多樣化,“吃不飽”、“吃不好”的煩惱已成了過去時,“一家之飯,眾口難調”逐漸向“民以食為天,中華菜譜全”轉變,川魯閩粵齊聚武進,擦亮“美食勝地”招牌。 市民
鄧曉慶:過去可能吃的沒有現在這么豐富,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你在家就有美團,或者餓了么直接送到你家現在。吃的不管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江蘇省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
龔劍鋒:就我們武進的餐飲業(yè)來講,我們各大菜系各種口味,不僅是有這個中餐,還有火鍋西餐,都已經非常豐富,非常全面了,我們老百姓已經越來越有口福 健康飲食新風尚
輕食主義受推崇 在城區(qū)某輕食餐廳,還沒到飯點,已經有顧客陸陸續(xù)續(xù)落座。透明柜臺后方擺放了各式沙拉,大家可以自由搭配,最后淋上中意口味的沙拉醬即可。隨著健康飲食的呼聲愈來愈高,以往作為小食的輕食沙拉煥發(fā)了“第二春”,一躍成為正餐的絕佳替代品。 城區(qū)某輕食店店長
宋宇:因為輕食的食材都是取自非常新鮮的蔬菜和低脂肪的肉類,然后加上少油少鹽的烹飪方法,所以比較健康。 市民
馬夢姣:以前吃的東西都太過于油膩,然后自己身體因為這也是偏肥胖,現在就開始注重飲食搭配 除了“搶占”實體門店,輕食”主題餐館也紛紛“上線”各式外賣軟件。記者打開某外賣app,搜索“輕食”顯示,附近3公里范圍內相關商家有近30家,其中5家當月訂單超千份。 城區(qū)某輕食店店長
宋宇:這兩年武進區(qū)市民對輕食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然后大眾也越來越喜歡這類食品,就在我們店里的營業(yè)額來說,每天的外賣加堂吃也有100多單,比往年要增長好多。 從吃得飽、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70年間,一方小小餐桌的飲食變化,上演著生活百味,折射出人們從解決溫飽到奔向小康的幸福歷程,體現了生活水平的大提升,經濟社會的大變革。讓我們共同祝愿祖國日益強大,讓我們的“中國夢”照進現實。
|
|
|
|